摘要
板栗是大悟縣內(nèi)主要特產(chǎn)之一,主要產(chǎn)地為宣化、豐店、三里、芳畈等山鄉(xiāng),年產(chǎn)量達500萬公斤以上。其中,板栗重鎮(zhèn)宣化店年產(chǎn)量在300萬公斤以上,全縣“板栗第一村”張墩村年產(chǎn)量達30余萬公斤。所產(chǎn)板栗個大、肉脆、味甜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,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生吃、熟食皆相宜。板栗渾身是寶。果仁,其性味甘溫,具有壯腰補腎、健脾益氣之功效;殼皮,可治胃??;樹葉,可制收斂劑;樹皮,可熬湯外洗治丹毒;樹根,入藥治偏腎氣。相傳,有人患“腰腳病”,行動困難,抬往板栗樹下吃栗子數(shù)升,便能起而行走。臨床上,凡腎虛腰膝無力、小兒腳弱無力不能行走,均可多吃板栗,但吃時要注意方法,慢慢細嚼,連液吞咽,一次不宜過多,只要堅持,就有奇效。有宋詩云:“老去自添腰腳病,山翁服栗歸傳方,客來為說晨興晚,三咽徐收白玉漿”。 近幾年來,板栗市場行情日益看漲,暢銷國內(nèi)外。而板栗樹,則成為農(nóng)民的“搖錢樹”、“聚寶盆”。現(xiàn)在,板栗生產(chǎn)已在縣內(nèi)普遍開花,滿山遍野的板栗樹,構成了大悟境內(nèi)獨特的綠色風景線。2002年春,大悟縣被國家林業(yè)局授予“全國板栗之鄉(xiāng)”。
板栗是山毛櫸科栗屬中的喬木或灌木總稱,大約有8-9種,原生于北半球溫帶地區(qū),大部分種類栗樹都是20-40米高的落葉喬木,只有少數(shù)是灌木。各種栗樹都結可以食用的堅果,單葉,橢圓或長橢圓狀,10-30厘米長,4-10厘米寬,邊緣有刺毛狀齒。雌雄同株,雄花為直立柔荑花序,雌花單獨或數(shù)朵生于總苞內(nèi)。堅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總苞內(nèi),總苞直徑為5-11厘米,一個總苞內(nèi)有1-7個堅果。
美洲栗原來是美國東部的主要樹種,但被一種真菌病傳染幾乎滅絕,歐洲和西亞的栗書樹種類也容易受感染,但中國和日本的栗樹種類對這種真菌有抵抗力,所以現(xiàn)在被美國引種,培養(yǎng)能抗真菌的雜交樹種。
分布
本屬植物分布于北半球的亞洲、歐洲、美洲和非洲。其中主要栽培種還有歐洲栗和日本栗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甘甜芳香,含淀粉51~60%,蛋白質5.7-10.7%,脂肪2-7.4%,糖、淀粉、粗纖維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A、B,、B:、C及鈣、磷、鉀等礦物質,可供人體吸收和利用的養(yǎng)分高達98%。以十粒計算,熱量為204卡路里,脂肪含量則少于1克,是有殼類果實中脂肪含量最低的。普遍用于食品加工,烹調(diào)宴席和副食。板栗生食、炒食皆宜,糖炒板栗、拌燒子雞,噴香味美,可磨粉,亦可制成多種菜肴、糕點、罐頭食品等。板栗易貯藏保鮮,可延長市場供應時間。板栗多產(chǎn)于山坡地,國外稱之為“健康食品”,屬于健胃補腎、延年益壽的上等果品。
其它價值
板栗全身是寶,可以加工制做栗干、栗粉、栗醬、栗漿、糕點、罐頭等食品,栗子羹則是老幼皆宜,營養(yǎng)豐富的糖果。板栗樹材質堅硬,紋理通直,防腐耐濕,是制造軍工、車船、家具等良好材料;枝葉、樹皮、刺苞富含單寧,可提取烤膠;花是很好的蜜源。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藥,板栗能健脾益氣、消除濕熱,果殼治反胃稱做收斂劑,樹皮煎湯洗丹毒,根可治偏腎氣等癥。
板栗栗樹堅果栗子在歐洲、亞洲和美洲被廣泛應用作為食品。在南歐中世紀時是居住在森林中居民食物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。
栗木非常堅固耐久,不容易被腐蝕,顏色發(fā)黑,有美麗的花紋,是非常好的裝飾和家具用材。但由于栗樹生長緩慢,大尺寸的栗木非常昂貴。
栗樹皮可以提煉單寧酸和栲膠,是皮革工業(yè)的重要原料。樹葉可以飼養(yǎng)柞蠶。
★板栗不宜食用太多,生吃太多不易消化,熟吃太多容易滯氣,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或者不吃,因為板栗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。
食療功效
作為食品目前在中國最流行的使用方法是糖炒栗子,用糖色和沙子混合,將變成黑色的沙子和栗子混合炒,一是使栗子受熱均勻,二是使栗子中的糖份不容易損失。炒出的栗子甜香適口。北京小吃中有栗子面的小窩頭,據(jù)說是從皇宮中流傳出的作法,當年曾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。
栗有養(yǎng)胃健脾、補腎強筋的功用?!侗静菥V目》 :“栗味甘性溫,入脾胃腎經(jīng)。”“唐代孫思邈說:“栗,腎之果也,腎病宜食之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中指出:“栗治腎虛,腰腿無力,能通腎益氣,厚腸胃也。”“有人內(nèi)寒,暴瀉如注,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。”蘇東坡的弟弟蘇子由曾寫詩稱頌栗子的食療功效,“老去自添腰腳病,山翁舊傳方。客來為說晨興晚,三咽徐收白玉漿。”吃食板栗可以益氣血、養(yǎng)胃、補腎、健肝脾;生食還有治療腰腿酸疼、舒筋活絡的功效。栗子所含高淀粉質可提供高熱量,而鉀有助維持正常心跳規(guī)律,纖維素則能強化腸道,保持排泄系統(tǒng)正常運作。 由于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,糖尿病患者也可適量品嘗。但栗子生吃難消化,熟食又易滯氣,所以,一次不宜多食。最好在兩餐之間把栗子當成零食,或做在飯菜里吃,而不是飯后大量吃,以免攝入過多的熱量,不利于保持體重。新鮮栗子容易發(fā)霉變質,吃了發(fā)霉的栗子會引起中毒,所以,變質的栗子不能吃。 中醫(yī)學認為,栗性甘溫,無毒,有健脾補肝,身壯骨的醫(yī)療作用。經(jīng)常生食可治腰腿無力,果殼和樹皮有收斂作用;鮮葉外用可治皮膚炎癥;花能治療瘰瘍和腹瀉,根治疝氣。民間驗方多用栗子,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,可治老年腎虧,小便弱頻;生栗搗爛如泥,敷于患處,可治跌打損傷,筋骨腫痛,而且有止痛止血,吸收膿毒的作用。 含有大量淀粉、蛋白質、脂肪、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(yǎng)素,素有“干果之王”的美稱。能防治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動脈硬化、骨質疏松等疾病。 同時常吃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。
中醫(yī)認為栗子能補脾健胃、補腎強筋、活血止血。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,故又稱為“腎之果”,特別是老年腎虛、大便溏瀉更為適宜,經(jīng)常食用有強身愈病。
|